2012年5月12日,我们一行24人驱车前往距陕西铜川市约23公里的陈炉古镇,在印台区出了高速路口,我们的车子在山巅上不停地盘旋,一道道绿油油的山川景象映入眼帘,早晨山岭上的绿草和槐花芳香不时扑鼻而来,好一幅田园美景啊!我不时暗自赞叹着。当车子行驶约20公里处时,远远望见山岭上错落不齐的山村,这就是山川秀美,陶瓷文化历史悠久的陈炉古镇。
进入村寨,一道一道罐罐砌成的围墙,增添了农家院落的民俗特色,也成为了整个山村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这里的每户村民都祥和朴实,民风民居不时体现出咱陕西人原有的厚道好客之特点,最让人不解的是,村子里80以上的高龄老人逐户可见,而且个个既健康又快乐。当走进86岁老人孙忠信的窑洞里,老人见到我们更是有道不完的话语,仿佛要将整个古镇的故事讲给我们听。临走时,得知老人有一个心愿,就是能让儿子拉上他到西安城里看看城隍庙、八仙庵和大雁塔,我们但愿老人的这个心愿在不久的时间能够得到实现。
据史书记载,陈炉古镇因“陶炉陈列”而得名。陈炉是历史上唯一遗存的“炉火千年不绝”的耀瓷基地,堪称陶瓷史上的奇迹,有“东方陶瓷古镇”之誉。陈炉古镇也是陕西省命名的文化艺术之乡中唯一的陶瓷之乡。
史载“陶场南北三里,东西延绵五里,炉火杂陈,彻夜明朗”,所谓“郁郁千家烟火迷”,以“炉山不夜”的美誉列为古时“同官八景”之一。陈炉的民俗与陶瓷密切相关,民居、民膳、民艺蕴藏丰厚的陶瓷文化内涵。陈炉民居年代久远。陶腹、陶穴、罐罐垒墙,依山排布,密如蜂房;瓷片铺路,富有油画效果,极具观赏性,被誉为“脚下的艺术”。
陈炉镇制瓷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,是宋元以后著名的古耀州窑延续生产的唯一窑场,清乾隆年间曾创造了年产八百万件瓷器的业绩。陈炉枕骨瓷窑早在唐代就有“炉火膛里翻火焰”的记载,北宋时制瓷业达到鼎盛,以烧造青、白、黑和酱釉瓷而出名,自元代至今,一直是西北地方最重要的瓷业生产基地。其瓷制品以碗、盘、盆、罐、瓶、盒、灯、炉等日常生活用具为主,另有一些陈设器、供器、瓷雕等,釉色种类丰富。 |